九龍建業與九龍樂善堂為響應政府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計劃,將位於港島西區的住宅物業在房屋局資助下翻新後,會以兩年期的象徵式租金租予社福機構樂善堂,成為其社會房屋計劃「樂屋」港島西區項目,並於今日(28日)完成簽約儀式,為有需要的家庭雪中送炭。
新聞發佈
過去三年,多家本地發展商先後捐出持有的土地或物業,以作過渡性房屋。新近再有發展商參與,為九龍建業(0034)借出港島西區住宅物業,以兩年期的象徵式租金租予社福機構樂善堂,為基層家庭提供過渡性房屋,首階段推出20個單位,面積最大達783平方呎,料100人受惠,明年1月起入伙。
一直以來,香港的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未能上樓又無法置業的基層市民,面對租金越來越高昂、環境越來越惡劣的租住單位,負擔可謂百上加斤。為倡導特區政府採納過渡性房屋的概念,九龍樂善堂於二○一七年起推行「樂屋」項目,利用發展商捐出之閒置樓宇,加以翻新修繕,期望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於短期內增加過渡性房屋的單位數量,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質素。
今年是樂善堂推動過渡性房屋的第五年,過去樂善堂一直積極與政府合作,以不同形式推出過渡性房屋,如改建樂善堂小學、在閒置的宋皇臺官地興建組合屋、租用酒店作社會房屋等。與樂善堂多次合作的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總監(二)黃永雄先生回想,興建過渡性房屋是個爭分奪秒的競賽,每次都是一決定選址,便要馬不停蹄...
為了協助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家庭,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計劃,紓緩不適切居所住户的居住壓力。樂善堂數年前起響應計劃,推行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樂屋」,數年間推出了多個項目。曾多次與樂善堂合作的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總監(一)陳立銘先生,於房屋署退休後不久,即被「過渡性房屋」計劃吸引,利用自己多年...
政府批出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加建至8層,項目可供應單位數目將倍增。
獲准加建的項目位於彩虹彩興路,由九龍樂善堂營運,原本樓高4層,提供166個單位,加建後單位數目增至331個,每個單位設有洗手間及煮食空間,可容納778人入住,2024年首季落成。項目亦將首次重用即將租約期滿的宋皇臺道「組合屋」,以降低建築成本。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陪同議員前往土瓜灣探訪劏房家庭,視察劏房戶的居住環境,了解住戶所面對困難。議員亦先後到訪位於尖沙咀美麗都大廈用作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賓館,以及位於土瓜灣用作過渡性房屋項目的酒店,參觀住戶公用設施,了解項目的實施情況。
運房局陳帆局長、蘇偉文副局長、荃灣民政事務處區家盛專員以及劉愛詩總幹事,到荃灣象山邨「樂屋」為入住過渡性房屋居民送上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之禮物包。
九龍樂善堂在運輸及房屋局推動下, 開展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荃灣象山邨「樂屋」, 並於今日假荃灣象山邨舉行開幕典禮,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擔任主禮嘉賓。同場嘉賓包括運輸及房屋局陳帆局長、九龍樂善堂陳健平主席及運輸及房屋局蘇偉文副局長等。
荃灣象山邨空置校舍改建為過渡性房屋,提供145個單位,已經陸續入伙。 這間在荃灣象山邨、樓高7層的「學校」,2010年停辦,樓梯仍然是較舊式設計,
但課室已改建成145個過渡性房屋單位,陸續讓輪候公屋至少3年以上的居民入住。